>
相關資源 >
期刊/論文/書籍No | 作者 | 時間 | 題目 | 期刊 | 期數/頁數 |
---|---|---|---|---|---|
01 | 何長珠 吳珍梅 | 2003/06 | 折衷式遊戲治療模式對國小認輔教師訓練效果之研究 | 彰化師大輔導學報 | 24期 / 1-34 |
02 | 何美雪 | 2003/12 | 親子遊戲治療在國小輔導諮詢工作運用之個案報告 | 諮商與輔導 | 216期 / 15-18 |
03 | 趙學瑾 | 2004/05 | 遊戲治療 | 屏師體育 | 8期 / 87-94 |
04 | 梁淑娟 | 2004/09 | 親子遊戲治療-系統性思考的介入處遇 | 輔導季刊 | 40卷3期 / 42-48 |
05 | 謝曜任 徐西森 | 2004/12 | 完形取向遊戲治療對兒童害羞行為的改變效果研究 | 諮商輔導學報 | 11期 / 1-30 |
06 | 曾仁美 高淑貞 | 2005/03 | 親子遊戲治療之發展與研究綜探 | 中華輔導學報 | 17期 / 131-171 |
07 | 邱獻輝 | 2005/06 | 兒童遊戲治療的多元文化考量 | 輔導季刊 | 41卷2期 / 1-8 |
08 | 何美雪 高淑貞 洪慧涓 | 2005/09 | 親子遊戲治療訓練對國小認輔教師遊戲治療知能影響之訓練探究 | 教育心理學報 | 37卷1期 / 1-21 |
09 | 林美珠 | 2005/09 | 親子遊戲治療-客體關係的修復 | 諮商與輔導 | 237期 / 35-44 |
10 | 高淑貞 | 2005/09 | 因何而為?-遊戲治療師之治療態度探究 | 中華輔導學報 | 18期 / 1-36 |
11 | 曹中平 蔣歡 | 2005/11 | 遊戲治療的歷史演變與發展取向 |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 13卷4期 / 489-491 |
12 | 林美珠 | 2005/12 | 兒童中心遊戲治療之“情緒的反映” | 輔導季刊 | 41卷4期 / 21-28 |
13 | 林瑞吉 | 2006/01 | 家庭暴力受虐兒童之遊戲治療 | 諮商與輔導 | 241期 / 10-15 |
14 | 何慧芬 | 2006/02 | 遊戲治療:一個客體關係的取向 | 諮商與輔導 | 242期 / 7-10 |
15 | 林美珠 | 2006/02 | 親子遊戲治療之外一章 | 諮商與輔導 | 242期/ 18-22 |
16 | 林家如 | 2006/02 | 性侵害受害兒童的個別遊戲治療 | 諮商與輔導 | 242期/ 11-14 |
17 | 郭永華 | 2006/02 | 兒童遊戲治療-談兒童的改變因素 | 諮商與輔導 | 242期/ 15-17 |
18 | 劉麗娟 | 2006/02 | 兒童中心團體遊戲治療理論及其應用 | 諮商與輔導 | 242期/ 2-6 |
19 | 趙心暐 陳信昭 | 2006/04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之結構性短期遊戲治療:一個案例報告 | 諮商與輔導 | 244期/ 23-31 |
20 | 沈玉培 | 2006/08 | 遊戲治療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 諮商與輔導 | 248期 / 21-24 |
21 | 曾仁美 | 2006/08 | 成人遊戲治療初探 | 諮商與輔導 | 248期/ 38-41 |
22 | 梁培勇 | 2006/09 | 兒童遊戲治療起始期的困境 |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 19卷3期 / 255-278 |
23 | 邱獻輝 林家興 | 2006/12 | 慢性運動性抽動症心理治療個案報告:結合遊戲治療與心理諮詢 |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 19卷4期 / 309-329 |
24 | 徐右任 | 2007/03 | 遊戲治療觀 VS.普通班教師態度的轉變 | 師友月刊 | 477期 / 82-85 |
25 | 高淑貞 張靖敏 | 2007/06 | 遊戲治療師態度知識技巧量表中文版修訂報告 | 測驗學刊 | 54卷1期 / 121-145 |
26 | 王純琪 | 2007/09 | 敘事取向的遊戲治療 | 諮商與輔導 | 261期 / 25-29 |
27 | 巫怡美 黃英哲 | 2007/12 | 團體遊戲與自我概念的關係探討 | 國北教大體育 | 2期 / 36-40 |
28 | 林秀玲 陳志賢 戴嘉南 余祥雲 | 2007/12 | 家庭變故兒童在遊戲治療中自我療癒歷程之研究 | 諮商輔導學報:高師輔導所刊 | 17期 / 1-38 |
29 | 黃錦敦 | 2007/12 | 敘事取向遊戲治療在兒童諮商之運用 | 輔導季刊 | 43卷4期 / 17-26 |
30 | 許仲輝 | 2008/03 | 個人中心遊戲治療在智能障礙個案之運用 | 諮商與輔導 | 267期 / 24-28 |
31 | 高淑貞 | 2008/05 | 遊戲治療督導與諮詢專家系統之建置 | 研究與創新 | 7期 / 7-8 |
32 | 林美珠 | 2008/09 | 親子遊戲治療中客體關係修復之個案研究 | 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 | 24期 / 215-251 |
33 | 陳思帆 | 2009/02 | 認知行為團體遊戲治療在攻擊性青少年輔導之運用 | 教師之友 | 50卷1期/ 73-78 |
34 | 鄭如安 藍菊梅 | 2009/05 | 一個家暴家庭親子互動遊戲治療的互動改變歷程分析 | 輔導與諮商學報 | 31卷1期 / 55-80 |
35 | 藍菊梅 王琮瑞 | 2009/06 | 遊戲治療於非遊戲治療室實施之利弊 | 輔導季刊 | 45卷2期 / 73-76 |
36 | 高淑貞 蔡瑞群 | 2009/09 | 遊戲治療師實務困境與因應之探究分析 | 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 | 26期 / 1-45 |
37 | 張高賓 | 2009/12 | 遊戲治療能力評量表之編製研究 | 教育心理學報 | 41卷2期 / 385-403 |
38 | 陳瑞怡 李香君 | 2009/12 | 性侵兒童之急診治療性遊戲歷程 | 領導護理 | 10卷3期/ 54-64 |
39 | 詹淑如 | 2009/12 | 榮格學派遊戲治療在國小學童輔導的應用 | 諮商與輔導 | 288期/ 16-19 |
40 | 陳祺杰 黃志傑 | 2010/04 | 性受虐兒童的遊戲治療初探 | 諮商與輔導 | 292期 / 17-21 |
41 | 李佳儒 程小蘋 | 2010/06 | 運用遊戲治療於學習障礙兒童社會能力與情緒發展之初探 | 輔導季刊 | 46卷2期/ 30-38 |
42 | 鄭如安 | 2010/06 | 國小教師遊戲治療訓練方案在實務帶領上之探討 | 輔導季刊 | 46卷2期/ 66-75 |
43 | 鄭如安 | 2010/06 | 醫療遊戲主題之改變歷程分析:以一個住院焦慮唇顎裂兒童為例 | 諮商輔導學報 | 22期/ 123-163 |
44 | 謝明昆 | 2010/07 | 遊戲治療方案在88水災與921地震災後兒童心理復健-一所大學介入之研究 | 幼兒教育年刊 | 21期/ 45-75 |
45 | 黃嘉鳳 | 2010/08 | 親子遊戲治療在提升情緒障礙兒童親職效能之應用 | 諮商與輔導 | 296期/ 58-63 |
46 | 康慈恩 | 2010/09 | 帶著玩具跑學校-遊戲治療師在學校中的運作 | 輔導季刊 | 46卷3期/ 28-38 |
47 | 吳珍梅 王秀美 | 2010/12 | 遊戲治療中情緒經驗與遊戲主題之分析:以一所科技大學幼保系學生情緒覺察內涵為例 | 幼兒教育 | 300期/ 26-44 |
48 | 曾淯琪 王孟心 | 2010/12 | 發展障礙者兒童手足透過團體手偶劇內在經驗之探索 | 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 | 9期/ 107-131 |
49 | 藍菊梅 張懿心 | 2010/12 | 初學遊戲治療者對於一位資深遊戲治療者的好奇 | 輔導季刊 | 46卷4期/ 72-75 |
50 | 張高賓 | 2011/06 | 親子遊戲治療對於院童依附關係之成效分析:視保育員為治療代理人之個案研究 | 諮商輔導學報:高師輔導所刊 | 23期 / 19-52 |
51 | 張高賓 | 2011/06 | 破鏡重圓-親子遊戲治療於家庭重聚之介入成效與其改變 | 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 | 10期 / 63-94 |
52 | 楊素圓 | 2011/06 | 有比「不可以」更好的說法-兒童遊戲治療的設限藝術 | 諮商與輔導 | 306期 /37-40 |
53 | 蘇芸仙 | 2011/08 | 兒童中心遊戲治療 | 諮商與輔導 | 308期 / 24-26 |
54 | 鄭如安 葉宣瑩 涂俊宇 | 2012/03 | 遊戲治療歷程中遊戲主題研究之探討—以醫療遊戲行為為例 | 輔導季刊 | 48卷1期 / 47-57 |
55 | 許蕥竹 | 2012/04 | 遊戲治療中的父母諮詢 | 諮商與輔導 | 316期 / 29-32 |
56 | 游淑華 徐惠琳 吳麗雲 | 2012/09 | 廚房裏的親子遊戲治療-「親子共廚」父母團體方案的發想 | 輔導季刊 | 48卷3期 / 72-75 |
57 | 邱獻輝 | 2012/10 | 從「家長本位」到「子女本位」:遊戲治療案主家長教養概念之建構歷程探究 | 教育研究學報 | 46卷期 / 1-21 |
58 | 張高賓 | 2012/12 | 親子遊戲治療於家外安置兒童與寄養家庭之依附關係成效與療效因子之分析 | 教育心理學報 | 44卷2期 / 295-321 |
59 | 李維靈 黃芳瑛 | 2013/01 | 攻擊行為兒童的遊戲治療個案報告 | 諮商與輔導 | 325期 / 2-6 |
60 | 黃嘉鳳 | 2013/01 | 認知行為遊戲治療運用於智能障礙學生輔導 | 諮商與輔導 | 325期 / 12-15 |
61 | 張高賓 | 2013/02 | 喚醒他們的愛:親子遊戲治療對於提升施虐父母的親職功能及改善受虐兒童情緒困擾之成效 | 教育心理學報 | 44卷S期 / 499-519 |
62 | 劉麗娟 | 2013/03 | 遊戲治療中家長諮詢的運用 | 輔導季刊 | 49卷1期 / 54-59 |
No | 作者 | 時間 | 題目 | 指導 教授 | 學校/系所 |
---|---|---|---|---|---|
01 | 田世崇 | 2003 | 兒童中心遊戲治療歷程研究-以一位具社會畏縮行為兒童為例 | 王文秀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輔導教學碩士班 |
02 | 李雅真 | 2003 | 團體遊戲治療對被同儕拒絕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 | 陳慶福 | 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 |
03 | 林佩瑾 | 2003 | 時間限制遊戲治療對國小生活不適應兒童治療過程與效果之研究 | 蕭文 許維素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
04 | 姜智惠 | 2003 | 國小攻擊傾向兒童在阿德勒取向團體遊戲治療之轉變歷程研究 | 王文秀 |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輔導教學碩士班 |
05 | 楊月祺 | 2003 | 一位國小害羞兒童在阿德勒取向個別遊戲治療中改變歷程之研究 | 王文秀 |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輔導教學碩士班 |
06 | 劉袖琪 | 2003 | 父母離異兒童在完形學派遊戲治療之輔導歷程研究 | 王文秀 |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輔導教學碩士班 |
07 | 柳慶茂 | 2004 | 分離焦慮兒童遊戲治療之歷程與效果分析研究 | 王文秀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輔導教學碩士班 |
08 | 彭瑞吟 | 2004 | 喪親兒童在兒童中心學派遊戲治療歷程之研究 | 王文秀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
09 | 劉舒珊 | 2004 | 阿德勒學派遊戲治療團體對「退縮─被拒絕」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 | 張進上 | 國立臺南大學/國民教育所國語文教育學碩士班 |
10 | 王翠蘭 | 2005 | 遊戲治療對選擇性不語症幼童之介入影響 | 王大延 |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 |
11 | 余瑞宏 | 2005 | 一位國小一年級喪親兒童在遊戲治療中復原力與悲傷調適歷程之研究 | 陳慶福 | 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 |
12 | 林家如 | 2005 | 身體受虐兒童在遊戲治療中改變歷程之分析研究 | 林妙容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
13 | 許芳菁 | 2005 | 罹患癌症病童的遊戲治療歷程之研究 | 蔡麗芳 | 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 |
14 | 陳彥良 | 2005 | 阿德勒學派遊戲治療團體方案對國小害羞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 | 劉明秋 | 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 |
15 | 曾仁美 | 2005 | 親子遊戲治療對憂鬱症兒童父母親職復原力之建構 | 高淑貞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 |
16 | 曾璟婷 | 2005 | 受虐兒童遊戲治療師實務經驗與專業發展之探究 | 高淑貞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 |
17 | 馮幼中 | 2005 | 國小嚴重情緒障礙兒童在阿德勒取向個別遊戲治療成效之研究 | 蕭金土 徐享良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所 |
18 | 黃世欽 | 2005 | 國小選擇性緘默兒在兒童中心遊戲治療之歷程分析研究 | 王文秀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輔導教學碩士班 |
19 | 余祥雲 | 2006 | 慢性病童與主要照顧者在親子遊戲治療中互動及改變歷程之分析研究 | 林妙容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
20 | 黃世欽 | 2005 | 國小選擇性緘默兒在兒童中心遊戲治療之歷程分析研究 | 王文秀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輔導教學碩士班 |
21 | 施怡菱 | 2006 | 性虐待受害兒童在遊戲治療歷程改變之研究 | 王文秀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
22 | 孫幸慈 | 2006 | 身體受虐兒童團體遊戲治療歷程之分析研究 | 黃正鵠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
23 | 徐永博 | 2006 | 遊戲治療概念之感覺統合治療對發展性協調障礙兒童的動作能力表現之研究 | 李晶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 |
24 | 張佩玲 | 2006 | 親子遊戲治療團體的兩位母親在親子互動中自我覺察之分析研究 | 葉貞屏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
25 | 張靖敏 | 2006 | 遊戲治療之訓練需求探究-兼修訂遊戲治療態度-知識-技巧中文版量表 | 高淑貞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 |
26 | 許仲輝 | 2006 | 生活適應困擾之智能障礙個案在個人中心遊戲治療中改變歷程之研究 | 林妙容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 |
27 | 陳穎亭 | 2006 | 親子遊戲治療團體對一對母女親子關係與兒童行為影響之研究 | 葉貞屏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
28 | 黃芳瑛 | 2006 | 遊戲治療對具攻擊行為國小兒童之成效研究 | 李維靈 | 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
29 | 楊筑甯 | 2006 | 遊戲治療師對性受虐兒童之創傷處遇研究 | 葉貞屏 王麗斐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
30 | 葉燕泠 | 2006 | 目睹家庭暴力兒童進入遊戲治療之經驗分析 | 王文秀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輔導教學碩士班 |
31 | 洪意晴 | 2007 | 目睹父母婚暴兒童在遊戲治療中之遊戲主題的改變歷程 | 賴念華 |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 |
32 | 黃梅芳 | 2007 | 兒童遊戲治療新手的困與破 | 鍾思嘉 |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
33 | 蔡毅樺 | 2007 | 目睹婚姻暴力兒童手足遊戲治療主題及互動行為之探究 | 林妙容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
34 | 沈玨君 | 2008 | 兒童中心遊戲治療與親職諮詢過程中兒童行為變化情形之研究—以一新移民家庭親子為例 | 葉貞屏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
35 | 張湞琬 | 2008 | 親子遊戲治療團體之療效因子研究 | 葉貞屏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
36 | 黃仙月 | 2008 | 一位社會畏縮之聽障兒童遊戲治療歷程研究—以一新移民家庭親子為例 | 鄭麗芬 | 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到96學年度上止) |
37 | 黃冠穎 | 2008 | 新手遊戲治療工作者的學習經驗之自我敘說研究 | 陳慶福 |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
38 | 賈士萱 | 2008 | 身體受虐兒童在遊戲治療中之遊戲主題分析 | 王孟心 |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 |
39 | 賴姳臻 | 2008 | 性侵害受害兒童的治療因子及干擾因子探究-從遊戲治療師的觀點 | 王文秀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
40 | 魏文政 | 2008 | 兒童中心遊戲治療之歷程研究-以一位單親兒童為例 | 魏麗敏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 |
41 | 羅明華 | 2008 | 團體督導對遊戲治療師專業發展的影響 | 高淑貞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 |
42 | 何慈芳 | 2009 | 機構兒童在團體遊戲治療中自尊與生活適應改變之研究 | 陳慶福 |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
43 | 吳蓓芬 | 2009 | 遊戲治療師的反移情經驗研究 | 葉貞屏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
44 | 周宗成 | 2009 | 行動、對話與理解-一位諮商心理師遊戲治療團體帶領經驗之敘說 | 林妙容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
45 | 林弘曆 | 2009 | 憂鬱傾向兒童在兒童中心取向遊戲治療之歷程分析研究 | 張高賓 | 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
46 | 林美珠 | 2009 | 整合式遊戲治療訓練模式之發展與訓練成效之研究:以遊戲治療新手為例 | 蔡順良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
47 | 洪家慧 | 2009 | 目睹家庭暴力兒童遊戲治療之改變歷程研究 | 蔡麗芳 | 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 |
48 | 康慈恩 | 2009 | 遊戲治療師進入校園實務運作經驗探究 | 高淑貞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 |
49 | 張藝馨 | 2009 |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遊戲治療師接案經驗之探究 | 甘桂安 | 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
50 | 連廷誥 | 2009 | 從母親情緒經驗探究其親子遊戲治療之視框轉移 | 高淑貞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 |
51 | 郭怡芬 | 2009 | 遊戲治療師專業承諾之研究 | 林妙容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
52 | 陳偲維 | 2009 | 比較三位遊戲治療師之專業發展歷程 | 王孟心 |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 |
53 | 黎麗貞 | 2009 | 遊戲治療未成熟結案之歷程研究---遊戲治療師觀點之探究 | 高淑貞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 |
54 | 謝喬安 | 2009 | 遊戲治療師主觀知覺之反移情經驗 | 王文秀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
55 | 鍾依靜 | 2009 | 兒童遊戲治療師之反移情 | 鄭婉敏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 |
56 | 吳麗雲 | 2010 | 家庭遊戲治療之家庭評估與父母諮詢探究 | 高淑貞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 |
57 | 張楷翎 | 2010 | 單親母親參與親子遊戲治療團體對其親子關係改變之研究 | 李岳庭 | 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 |
58 | 陳怡君 | 2010 | 戒治所藥物濫用者參與親子遊戲治療團體之影響研究 | 李岳庭 | 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 |
59 | 潘姿玲 | 2010 | 團體遊戲治療介入在改變養護機構老人的衰弱、活力與快樂之成效 | 林淑媛 |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 |
60 | 鄭乃璇 | 2010 | 以遊戲治療師視框探究其父母工作之架構與內涵 | 高淑貞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 |
61 | 賴妍諼 | 2010 | 遊戲治療中設限經驗之探究 | 高淑貞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 |
62 | 王淑萍 | 2011 | 臺灣地區國小遊戲治療施行現況調查研究 | 沈玉培 | 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 |
63 | 莊馥菁 | 2011 | 國小攻擊傾向兒童參與團體遊戲治療之經驗分析 | 甘桂安 | 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
64 | 郭怡君 | 2011 | 母親參與親子遊戲治療訓練學習經驗之探究 | 王文秀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
65 | 陳美妙 | 2011 | 認知行為遊戲治療對改善ADHD兒童干擾行為之研究 | 張高賓 | 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 |
66 | 傅品潔 | 2011 | 遊戲治療師在遊戲治療學習歷程中態度之探究 | 沈玉培 | 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 |
67 | 黃玉瓊 | 2011 | 親子遊戲治療對身心障礙兒父母理解健康子女之影響-自我覺察、情緒與行為 | 王孟心 |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 |
68 | 黃嘉鳳 | 2011 | 認知行為遊戲治療對提升國中智能障礙學生適應行為成效研究 | 張高賓 | 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 |
69 | 蔡宜潔 | 2011 | 親子遊戲治療對ADHD兒童之症狀行為與母親親職壓力介入成效之研究 | 張高賓 | 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 |
70 | 盧信宏 | 2011 | 子遊戲治療應用於國中男生手足關係促進之初探研究 | 李岳庭 | 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 |
71 | 王純琪 | 2012 | 親子遊戲治療對婚暴目睹兒童及其受暴母親處遇成效之分析研究 | 戴嘉南 | 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
72 | 林沛螢 | 2012 | 子遊戲治療對分離焦慮兒童之焦慮反應及依附關係之成效研究 | 張高賓 | 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 |
73 | 洪韻雯 | 2012 | 認知行為遊戲治療對有人際衝突之國小學童介入成效研究 | 張高賓 | 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 |
74 | 陳玉婷 | 2012 | 分離焦慮傾向兒童之母親參與親子遊戲治療經驗之探究 | 甘桂安 | 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
75 | 黃敬傑 | 2012 | 認知行為遊戲治療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童社交技巧改善成效之研究 | 張高賓 | 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 |
76 | 趙芸芸 | 2012 | 母親與兒童遊戲治療師合作關係之探討 | 孫頌賢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
77 | 歐乃瑋 | 2012 | 親子遊戲治療對高風險家庭親子關係和兒童身心適應之成效研究 | 張高賓 | 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 |
78 | 魏伊君 | 2012 | 親子遊戲治療對退縮兒童之成效研究 | 張高賓 | 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 |
79 | 王婉書 | 2013 | 親子遊戲治療團體對提升新住民母親與其子女親子關係之探究 | 李岳庭 | 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 |
80 | 邱慧雅 | 2013 | 動物輔助遊戲治療運用於受到不當對待兒童的療效初探 | 陳畹蘭 |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系碩士班 |
81 | 鄭文媛 | 2013 | 遊戲治療對社會退縮兒童之退縮行為與自我概念之成效探討 | 蔡美香 |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 |
No | 編者/作者/譯者 | 書籍名稱 | 出版日期 | 出版社 |
---|---|---|---|---|
01 | 鄭如安/陪著你玩遊戲治療團隊/著 | 陪著你玩優質關係經營系列:遊戲治療叢書、繪本、媒材套組 | 2013/01/29(2版) | 麗文文化 |
02 | 鄭如安/陪著你玩遊戲治療團隊/著 | 圖卡媒材在遊戲治療上之應用:覺察、表達、行動、撫育、整合 | 2013/01/29(2版) | 麗文文化 |
03 | 陳慶福/著 | 了解兒童畫 | 2013/01/10 | 相對論 |
04 | Malchiodi,C. A,著/施玉麗、許智傑、謝政廷譯 | 創造性治療:創傷兒童的實務工作手冊(Creative Interventions: with Traumatized Children) | 2012/12/03 | 學富 |
05 | Homeyer, L. E.、Sweeney, D. S.著,陳信昭、陳碧玲、曾正奇、謝秋雯/譯 | 沙盤治療實務手冊 | 2012/10/17 | 心理 |
06 | Densmore A. E.著,陳信昭、王璇璣、曾正奇、蔡翊楦、蕭雅云、陳碧玲/譯 | 如何促進自閉症兒童的社交能力:敘事遊戲76招 | 2012/08/01 | 心理 |
07 | Armstrong, S.著,施玉麗、沈玉培/總校閱,許智傑、謝政廷/譯 | 人本取向沙盤治療 (附DVD) | 2012/05/30 | 心理 |
08 | 鄭如安、陳玟如/著 | 小熊的守護天使 | 2012/04/12 | 麗文文化 |
09 | 鄭如安/主編,王怡蓉、李伊淑、邱美綺、洪筱琦、洪麗晴、張綺瑄、許家芬、陳玟如、葉明哲、劉秀菊著 | 結構式遊戲治療個案實務與分析 | 2012/04/10 | 麗文文化 |
10 | Spelman, C. M.著,蔡忠琦/譯 | 我的感覺(30萬冊紀念版,共7書+1CD+親子遊戲卡) | 2012/04/03 | 天下雜誌 |
11 | 鄭如安/著 | 結構式遊戲治療:接觸、遊戲與歷程回顧 | 2012/03/31 | 麗文文化 |
12 | 黃錦敦/著 | 陪孩子遇見美好的自己:兒童.遊戲.敘事治療/td> | 2012/03/09 | 張老師文化 |
13 | 連廷嘉、高登第/著 | 青少年文化、心理與輔導 | 2012/02/01 | 學富 |
14 | 彼得.列汶等/著,莎薇塔/譯 | 不再受傷:孩童創傷預防指南 | 2011/11/01 | 奧修生命之道學苑 |
15 | Foks-Appelman T. /著,林妙容/總校閱,許智傑、謝政廷/譯 | 來畫圖吧!從分析心理學的觀點了解兒童繪畫與遊戲的意義 | 2011/08/30 | 心理 |
16 | 愛思蓮/著,李連枝、丘維清/譯 | 阿德找阿德:兒童為本遊戲治療 | 2011/08/01 | 基督教文藝 |
17 | 王文秀、田秀蘭、廖鳳池/著 | 兒童輔導原理 | 2011/01/28(3版) | 心理 |
18 | Sweeney D.著,蘇靜枝/譯 | 繽紛花園:兒童遊戲治療(Counseling Children Through The World of Play) | 2011/01/19 | 張老師文化 |
19 | 高淑貞/著 | 大人看著辦:麻煩孩子,聰明對策 | 2011/01/07 | 洪葉文化 |
20 | 林建平/著 | 兒童輔導與諮商 | 2010/10/01 | 五南 |
21 | Eisen, A. R., Engler L. B.著,陳信昭、曾正奇、陳聰興、陳碧玲/譯 | 幫助孩子克服分離焦慮或拒學:照顧者的指導手冊 | 2010/06/28 | 心理 |
22 | Rolider, A.、Axelrod, S.、Baer, D. M.、Hall, R. V.、Hall, M. L.、Thibadeau, S. F.著/蔡崇建、王文秀、周天賜、邱曉敏、盧台華、張正芬、邱紹春、蔡崇建、王宣惠等/譯 | 管教孩子的十六高招 (共四冊) | 2010/01/03 | 心理 |
23 | 梁培勇/主編,張如穎、薛惠琪、李筱蓉、陳韻如、吳文娟、鄭欣宜、許美雲、劉美蓉/著 | 兒童偏差行為 | 2009/09/07(2版) | 心理 |
24 | Shechman, Z. /著,陳昭伶、蔡春美、李花環、施香如、陳慶福、蕭玉伶、高琇鈴/譯 | 兒童及青少年團體諮商與心理治療 | 2009/06/01 | 華騰文化 |
25 | Karp, C. L.、Butler, T. L. /著,王文秀、謝淑敏、李沁芬、陳瑩珊、彭一芳/譯 | 性侵害兒童的處遇策略:從受害者轉化成倖存者 | 2009/05/31 | 心理 |
26 | Karp, C. L.、Butler, T. L. /著,王文秀、謝淑敏、李沁芬、陳瑩珊、彭一芳/譯 | 性侵害兒童的處遇策略:從受害者轉化成倖存者(活動手冊) | 2009/05/01 | 心理 |
27 | Kalikow, K. T. /著,陳信昭/總校閱,陳信昭、王璇璣、謝佩君、吳姿瑩/譯 | 我的孩子該不該服用精神藥物 | 2009/04/07 | 心理 |
28 | Webb, N. B.著,劉靜女、呂俊宏/譯 | 遊戲治療技術-臨床示範(含DVD、方案手冊與討論指南) | 2009/03/24 | 心理 |
29 | Winnicott, D. W. /著,朱恩伶/譯 | 遊戲與現實 | 2009/03/05 | 心靈工坊 |
30 | Lowenstein L./著 | 創意式遊戲治療-心理創傷兒童及青少年的輔導 | 2009/02/10 | 心理 |
31 | Norton,C. C.、Norton, B. E. /著,陳碧玲、王璇璣、蔡幸芳、張巍鐘、蕭雅云、陳信昭/譯 | 經驗取向遊戲治療(Reaching Children through Play Therapy:An Experiential Approach) | 2009/01/21 | 五南 |
32 | 鄭如安/著 | 學校遊戲治療實務:接觸、遊戲與歷程回顧之三段式遊戲介紹 | 2008/09/12 | 五南 |
33 | Kottman,T/著,羅明華、曾仁美/譯 | 遊戲治療實務工作手冊(Play Therapy: Basics and Beyond) | 2008/09/01 | 學富 |
34 | 黃金源/著 | 自閉症兒童的治療與教育 | 2008/09/01 | 麥格羅希爾 |
35 | 吳淑芳/著,曹中瑋/總校閱 | 柔軟心.輔導情:兒童適應困難的輔導實務 | 2008/07/01 | 洪葉文化 |
36 | Thompson C. /著,王亦玲、蔡曉雯、陳昭伶、柳心琦、蘇倫慧、危芷芬/譯 | 兒童諮商 | 2008/05/01 | 華騰文化 |
37 | Carmichael, K. /著,王孟心、魏心敏、王世芬/譯 | 遊戲治療導論 | 2008/04/01 | 華都文化 |
38 | Giordano M.、Landreth G.、Jones, L./著,王世芬、王孟心/譯 | 建立遊戲治療關係實用手冊(A Practical Handbook for Building the Play Therapy Relationship) | 2008/01/31 | 五南 |
39 | 溫尼考特/著,廖婉如/譯 | 塗鴉與夢境 | 2007/12/01 | 心靈工坊 |
40 | Kaduson, H. G.、Schaefer, C. E. /著,趙恬儀/譯 | 遊戲治療101-III(101 Favorite Play Therapy Techniques, Volume III) | 2007/11/01 | 張老師文化 |
41 | Kaduson,H. G.、Schaefer, C. E. /著,趙恬儀/譯 | 遊戲治療101-II(101 More Favorite Play Therapy Techniques) | 2007/10/01 | 張老師文化 |
42 | Landreth, G. L.、Sweeney, D. S.、Ray, D. C.、Homeyer, L. E.、Glove, G. J. /著,陳信昭、陳碧玲、張婷婷、張志宏、朱倍毅、吳姿瑩/譯 | 兒童遊戲治療案例研究 | 2007/05/01 | 心理 |
43 | O’Connor , K. J.著/,楊惠卿、陳增穎、董淑玲、林美珠、楊登媛/譯 | 遊戲治療指南 | 2007/04/01 | 心理 |
44 | 蘇倫慧/著 | 魔法家庭:陪伴孩子的成長秘訣 | 2007/04/01 | 心理 |
45 | 卡邁克爾/著 | 遊戲治療 (簡體書) | 2007/01/01 | 高等教育 |
46 | Wilens, T. E. /著,陳信昭/校閱,陳信昭、王璇璣、張巍鐘、蔡盈盈/譯 | 當你的孩子需要精神藥物治療 | 2006/08/10 | 心理 |
47 | 李伯衡/著 | 玩轉醫院-遊戲治療出發吧! | 2006/07/01 | 知出版有限公司 |
48 | 黃慧涵/譯 | 學校中的遊戲治療 | 2006/05/01 | 五南 |
49 | 梁培勇/著 | 遊戲治療-理論與實務 | 2006/03/30(2版) | 心理 |
50 | 陳碧玲、陳信昭/譯 | 孩子的第一本遊戲治療書 | 2006/03/01 | 達人館 |
51 | Friedl, J./著,陳素幸/譯 | 我家小孩不害怕──玩遊戲趕走恐懼 | 2005/09/07 | 天下雜誌 |
52 | Gil, E./著,林巧翊/譯 | 遊戲的治癒力量:受虐兒童的治療工作 | 2005/05/30 | 心理 |
53 | Morgan, R. K./著,陳信昭/譯 | 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理學案例研究 | 2005/05/23 | 五南 |
54 | 何長珠、葉淑萍/著 | 折衷式遊戲治療之理論與實務 | 2005/03/01 | 五南 |
55 | Virginia MaeAxline/著,程小危、黃惠玲/譯 | 兒童遊戲治療(修訂版) | 2004 | 張老師 |
56 | 大衛‧艾普斯頓、珍妮芙‧弗里曼、丁‧勞勃維茲/著,黃孟嬌、賴璟慧/譯 | 兒童敘事治療—嚴重問題的遊戲取向 | 2004/12/30 | 張老師 |
57 | 陳慶福、李雅真/著 | 遊戲治療入門 | 2004/07/01 | 雙葉 |
58 | Landreth, G. L./著 | 遊戲治療新趨勢 | 2004/05/01 | 五南 |
59 | Kaduson,H. G.&Schaefer C. E. /著,林維君/譯 | 兒童遊戲治療法 | 2004/03/01 | 弘智 |
60 | CharlesSchaefer,LoisCarey/著,高淑貞、吳百能等/譯 | 家族遊戲治療 | 2002/01/01 | 心理 |
61 | 何長珠/著 | 遊戲治療:國小輔導實務 | 2002/01/01 | 五南 |
62 | S.T.Dennison、C.M.Knight/著 | 兒童遊戲治療活動 | 2001/04/01 | 心理 |
63 | TerryKottman,CharlesSchaefer/著,梁培勇/總校閱 | 遊戲治療實務指南 | 2001/03/15 | 心理 |
64 | S.T.Dennison&C.M.Knight/著,陳慶福/總校閱 | 兒童遊戲治療活動-計畫及協助困擾兒童處遇之指引 | 2001/01/01 | 心理 |
65 | 何長珠/著 | 團體遊戲治療 | 2001/01/01 | 五南 |
66 | E.Gil/著,梁培勇/譯 | 受虐兒童的遊戲治療-錄影帶+手冊 | 2001 | 心理 |
67 | E.Gil/著,梁培勇/譯 | 嚴重心理創傷的遊戲治療-錄影帶+手冊 | 2001 | 心理 |
68 | 馬宗潔主編 | 團體遊戲治療 | 2000/12/01 | 學富 |
69 | VioletOaklander/著,沈益君/譯 | 開啟孩子的心窗:適用於兒童及青少年之完形學派心理治療 | 2000/08/10 | 心理 |
70 | 卓紋君/譯 | 遊戲在家庭治療中的應用 | 2000/08/01 | 心理 |
71 | Landreth,GarryL./著,高淑貞/譯 | 遊戲治療-建立關係的藝術 | 2000/07/01 | 桂冠 |
72 | CharlesE.Schaefer/著,何長珠/譯 | 遊戲治療技巧 | 2000/01/15 | 心理 |
73 | 陳碧玲、陳信昭/譯 | 策略取向遊戲治療 | 2000/01/01 | 五南 |
74 | M.L.Bloomquist/著,陳信昭、陳碧玲/譯 | 行為障礙症兒童的技巧訓練-父母與治療者指導手冊 | 1999 | 心理 |
75 | 高淑貞/著 | 親子遊戲治療 | 1998/10/01 | 桂冠 |
76 | NancyBoydWebb/著 | 遊戲治療與危機處理 | 1998/07/01 | 心理 |
77 | 葛婷、梁培勇/著 | 受歡迎的孩子(有聲書) | 1997/09/01 | 信誼基金出版社 |
77 | 梁培勇、王鍾和/著 | 有效的管教(有聲書) | 1997/04/01 | 信誼基金出版社 |
78 | 劉焜輝/著 | 遊戲治療的理論與實施 | 1996/08/01 | 天馬文化 |
78 | 陳東陞/著 | 兒童偏差行為的輔導與治療 | 1996/06/01 | 心理 |
79 | 劉焜輝/著 | 遊戲治療的理論與實施 | 1996/08/01 | 天馬文化 |
80 | 陳東陞/著 | 兒童偏差行為的輔導與治療 | 1996/06/01 | 心理 |
81 | 梁培勇/著 | 孩子的心,父母的愛 親子系列 | 1988/03/21 | 張老師 |